返回 亮剑之浴血抗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章中条山大捷 求订阅[1/2页]

    1940年10月24日。

    由蒋某人亲自授意,第一战区卫长官指挥的声势偌大的秋季攻势落下了帷幕。

    中条山的国军三线出击,在黄河对岸的胡棕南部的配合下,西线国军夺回日军占据的风陵渡,并且攻下永济、虞乡、解县、芮城,平陆、夏县等地,摧毁日军运城机场。

    而日军在战斗的开始就将兵力集中到运城附近,并重兵保护北上的同蒲铁路沿线的安邑县、闻喜县,国军久攻不下,日军援军近在眼前,最后只能撤退。

    北线的国军先是肃清横垣大道沿线日军据点,而后拿下日军进攻中条山地区的桥头堡横岭关,另一路国军则是北上拿下董峰封镇,一举拿下阳城,该部日军最后撤向了沁水方向。

    东线国军则是拿下重镇济源、孟县,而后袭击了部分道清铁路的日军据点。

    至此,中条山之战堪称堪称国军自抗战以来,有无前例的一场收复失地的大捷。

    不仅向北扩展了中条山地区的战略纵深,而且在运城的西南部各县连成一片,与黄河对岸的陕省打通了通道,向东则拿下了日军进攻中条山的两个桥头堡。

    中条山大捷,无疑打开了困守于此的国军的困局,自此,如无重大失误,盘踞于中条山的国军部队可与抗衡到底。

    一旦日军显露疲态,则可伺机谋取反攻。

    之后消息传到后方,蒋某人当即命令中*日报以及大公报等民办报刊大肆宣扬,一时间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

    蒋某人更是被中*日报吹捧为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中条山大捷的原因很多。

    日军方面,位于中条山东部长治的日军四十一师团各部先后被八路军歼灭,西部运城的三十七师团一部主力被抽调去围剿八路军部队,兵力正处于极其薄弱的阶段。

    国军方面,蒋某人明白,国军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以此堵住内部一些投降派的嘴。

    作战命令下的突然,作战计划的制定更是仓促,参战国军都没有提前准备,相应的,狂妄自大的日军更是没有没料到国军居然会主动发起攻击。

    而困守中条山的国军,其中的部分国军将领不乏具有军事战略的前瞻性,明白此时是反攻,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在蒋某人的强压之下,中条山各部统归卫长官指挥,各部官佐不在保存实力,将士们背水一战,才有了如今的中条山大捷。

    而在长子境内的战斗,随着中央军预八师的加入,在八路军于北、中央军于东、晋绥军于南,三方合力之下,从三面发起攻势,日军独立第十混成旅团主力在伤亡近半的情况下,千余名日军溃败到西面的安泽境内。

    至此,日军针对八路军根据地的大扫荡计划破灭,并且接连失地。

    话分两头。

    国军与日军交战的这几天,周维汉率部一直留在平顺境内,战斗结束了,可是需要梳理的工作却是千头万绪。

    趁此间隙,28团在潞东南,二团在平顺,张浩率领的游击大队在林北,纷纷对境内日伪军残余势力进行围剿。

    三县彻底连成一片,在明面上,境内既无日军势力,又无国军的踪迹,彻底成为了八路军的根据地。

    指挥部内,邢志国正在汇报今日的工作进展。

第四百二十章中条山大捷 求订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