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公孙瓒的活跃[2/2页]
如果公孙瓒愿意与刘虞开战,他要抢的不会是右北平以东,而是西面!
对公孙瓒而言,在幽州就地扩张,目前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公孙瓒扩张方向只能是南面。
幽州以南是冀州,冀州的刺史韩馥和渤海太守袁绍都参加过讨伐董卓,公孙瓒向冀州扩张,先不说他打不打得过韩馥和袁绍联手,背盟的恶名会一直伴随着他。关东诸侯们虽然各有各的打算,恨不得一口吞掉其他诸侯,但至少目前大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谁都不想第一个当反面典型。
冀州再往南,是青州。
冀州不能打,青州却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目标。
首先,青州现在没有州刺史,存在权力真空。
黄巾起义失败已经多年,但青州一直是黄巾重灾区,前任青州刺史是汉中南郑人张琰,张琰于前年(189年)去职,由于朝堂斗争等原因,新的青州刺史迟迟没有任命下来,后来董卓上台搞得天怒人怨,关东集体不买他的帐,想任命青州刺史更是不可能的事,青州就这样出现权力真空。
公孙瓒轻轻松松就让刘备当上平原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青州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仅北海相孔融,公孙瓒只要不动孔融的北海国,量其他诸侯也不能指责他背盟乱来。
其次,公孙瓒的同门好友刘备在青州,刘备能够以县令身份参加讨董战役,正是公孙瓒带他共襄盛举,退兵时,公孙瓒表刘备为平原相,让刘备完成了从县令到国相的飞跃,正式成为一方诸侯。以公孙瓒和刘备关系,他率部南下青州,刘备必定会予以支持,最起码不用担心粮草会接济不上。等他在青州打下地盘,也能指望刘备就近相互照应。
第三,青州黄巾声势浩大,正好给了公孙瓒出兵干涉的借口!
公孙瓒说要南下青、徐平定黄巾,提徐州只是掩人耳目,毕竟徐州黄巾也闹得厉害,公孙瓒只平定青州黄巾,近在咫尺的徐州黄巾却不管不顾,难免会惹人质疑,索性一并提出来。徐州刺史陶谦也有参加讨董,公孙瓒不会将陶谦视为目标,至少现在还不会。
公孙瓒派人向袁绍说这事,正是想试探袁绍的态度。
袁绍是关东盟主,公孙瓒想搞大动作,如果没得到袁绍默许或者支持,搞不好忙活半天,白欢喜一场;除此之外,公孙瓒没有自己的水师,北平军南下青州必须从冀州过境,最近的路就是从渤海郡南下,无论如何,公孙瓒都必须跟袁绍商量好。
北平使者来了几天,袁绍至今没有给出答复。
答应公孙瓒到青州镇压黄巾,公孙瓒会顺势坐大,让幽州军事强人坐大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公孙瓒在青州扩张,绝不是让他多块地盘那么简单。
如果公孙瓒扩张到青州,势力范围分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稍稍有点常识,都知道这样的局面不保险,最好是能将势力范围连在一起。要想将北平和青州连在一起,只有吞并冀州才有可能做到!
袁绍怎么可能蠢到引火烧身?
但公孙瓒打着平定黄巾的旗号,袁绍倘若拒绝,势必会被斥责“不顾青徐百姓死活”。袁绍现在还没有想到怎样才能体面地回绝,既不给公孙瓒冲出幽州的机会,自己又不至于落下被人抨击的口实。
这件事情,让袁绍伤透了脑筋。
公孙瓒要求平定青州黄巾,背后折射出有实力的关东诸侯正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展开实际行动。别的太守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拓疆土,身为关东盟主的袁绍,却还受制于冀州府的压制,在夹缝中生存,让袁绍怎能不急?
有心腹幕僚提议:与其公孙瓒南下平青州,不如袁绍自己动手,只要他拿下青州自领青州刺史或州牧,有了立足之地,总好过继续留在渤海郡,被韩馥排挤要好许多。
这个提议让袁绍心动,但反对的声浪也不小。
反对者指出:青州残破,百业凋蔽,人口物资远不及冀州,倘若袁绍占了青州之地,韩馥必不会容许他继续盘踞渤海,从而彻底错失吞并冀州的机会,从长远看,舍冀州就青州不智。况且袁绍现在是关东盟主,借平定黄巾为名进占残破青州,获利不丰,却会被外界视作假公济私侵吞土地,有损信誉,有失人心,很可能直接动摇他关东盟主地位,为大败笔。
反对者的担忧,给袁绍泼了一盆冷水。
他当上关东盟主,靠的是出身和名声,声誉受损失去人心,非他所愿。
袁绍这几天一直在纠结,反复权衡利弊,拖着没有给右北平准确回复。但袁绍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公孙瓒已经出招,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决定。
不仅是北平使者,还有渤海太守府的心腹重臣。
这个决断对袁绍实在太重要,他至今没能下定决心。
进退两难。
袁绍闭上眼睛,揉着胀痛的太阳穴,一声长叹。
一名侍女轻轻走了进来,告诉袁绍,逢纪求见。
袁绍猛然坐正,脸上的疲惫迅速敛去。
逢纪进来时,看到的依然是那个威严自信的袁绍。
“元图这个时候过来找我,何事?”
逢纪面色凝重:“黑山军昨夜偷袭飞鱼领。”
“当真?”
“应该不假,不智城主就在外面,怒不可遏,亲自登门讨说法来了……”
第551章 公孙瓒的活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