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水下舰队[2/2页]
当时,中国陆军与空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由新技术堆砌起来的新装备,在造价上都高得吓人。
事实上,这也正是技术吸收阶段的必然结果。
到了大战中期,也就是一九四三年,随着各种先进技术要么已经掌握、要么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各大厂商都已经通过前期生产赚回了技术上的投资,甚至收回了建造生产线的投资,各种武器装备的造价开始直线下降。相应的,这些武器装备的性能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
最初三批“乌贼”级总共只建造了不到一百艘。
虽然与战前的潜艇建造量相比,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但是跟战争期间的建造量相比,这就算不了什么。在德意志第二帝国,7型潜艇建造了八百多艘,而且是在不到三年内完成的。在美国,“小鲨鱼”级建造了上千艘,也是在三年多内完成的。可见,当时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艇年建造量都在三百艘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一艘潜艇下水,而中国的潜艇年建造量只有一百艘出头。
到了第四批,“乌贼”级的造价依然没有大幅度下降,产量也就没有得到提升。
主要就是,从第四批开始配备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而且海军还得投资对已建成的前三批进行改进,加装雷达。
到了第七批,因为采用了更好的材料,造价反而上升了一些。
最种,“乌贼”级分为九个批次,总共建造了三百六十四艘。这个数量,即不是世界海军的第一,也不是中国海军的第一。
大概是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而且造船厂无法降低建造成本,所以从一九四四年开始,海军选择了一种稍微小一些,但是造价低得多的远洋潜艇,这就是“沙丁鱼”级,其最终建造数量超过了一千艘,为中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数量最多的潜艇,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小鲨鱼”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乌贼”级的造价高,但是性能也非常不俗。
事实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乌贼”级是中国海军中,唯一能够从关岛出发,前往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执行作战任务的远洋潜艇。也正是如此,“乌贼”级主要部署在中太平洋战区。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充当主力的则是最大续航力仅有一万二千公里的“枪鱼”级远洋潜艇。
也正是如此,第三舰队的潜艇部队才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战绩。
根据美国海军的相关记录,在一九四二年初,一艘“乌贼”级还差点干掉了返回旧金山进行修理的“企业”号舰队航母。当时,这艘潜艇在距离“企业”号不到三千米的地方齐射了六条鱼雷,其中一条鱼雷从“企业”号后方大约二十米处通过,差一点就击中“企业”号的舰尾。因为“企业”号仅在珍珠港做了简单维修处理,情况仍然十分糟糕,所以只要被这条重型鱼雷击中,很有可能当场沉没。
有趣的是,中国海军却没有相关的作战记录。
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的作战记录中,并没有提到击沉了那艘中国潜艇。也就是说,在发射了鱼雷之后,那艘中国潜艇肯定逃走了。此外,在当月,中国海军并没有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损失潜艇。
最有可能的就是,那艘潜艇的艇长把“企业”号当成了一艘大型货轮,因此在作战报告中记录的是袭击了敌人的船只,而不是敌人的战舰。
在顾祝同准备率领舰队出战的时候,可以供他调动与差遣的“乌贼”级远洋潜艇总共有三十七艘。
对一次小规模海战来说,这个数量就不算少了。
第二百八十章 水下舰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