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变化中的辽东道[2/2页]
所以小目标,一点也不小。
“嗯,有你这个贤内助帮忙,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的事情,我总算是理顺了,不用每天都忙的手忙脚乱。”
一不小心,薛仁贵就给站在旁边的丫鬟塞了一把狗粮。
“我要是有李宽一半的本事,你今年就不用那么忙碌了。又是修建作坊,又是组织人铺设道路,还要拉起一个商队来为兵团挣钱,我看你累的白头发都长出来好几根了。”
“有白头发长,总好过那些连头发都不长了的人吧?你看那水泥作坊的茅升,也就三十多岁而已,额头上的头发都掉光了,秃着个脑袋,远看着还以为是个和尚呢。”
“哪有你这样取笑人家的!”
两口子就这样在那里闲聊。
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经过一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很快就能彻底的走向正轨。
到时候,大唐在辽东就算是彻底的站稳了脚跟了。
去辽东,能够挣大钱。
这就是吸引人口流向辽东最简单的方法。
哪怕只是去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当一名农夫,种上一百亩水稻,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钱。
因为这里的水稻产量比别的地方要高几成,还因为薛仁贵为了提高农户的收入,让酿酒作坊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来收购兵团内农夫多出来的稻谷。
反正一斤米酒,也就耗费了两斤大米,哪怕是大米的价格再翻一番,酿酒的材料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而一斤的米酒,却是可以从??人手中换取价值高达一个金币,甚至更贵的兽皮,这其中的利润,绝对比抢钱都来的还要高。
……
“郎君,这几天陆陆续续有北高句丽人从鸭绿江进入我们辽东道,并且还有越来愈多的趋势,我们要不要阻止他们?”
国内城中,程处亮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中拿着一只烤羊腿,津津有味的吃着。
旁边有幕僚跟他汇报着事情。
作为国内城守将,程处亮这一年的日子过得很舒服。
不管是北边的??人,还是东边的北高句丽人,去年都刚刚被大唐教训,如今乖的跟孙子一样。
他每天除了操练手下的将士,就是到处借着巡逻的名义在打猎。
妥妥的带薪游玩。
“为什么要阻拦?这些高句丽人愿意来我们大唐,有多少我要多少,只要不是那种老弱病残,我们都把他们安排到辽东城,然后再由薛仁贵考虑是把他们留在生产建设兵团,还是送到朔州去种植棉花。”
高藏王统治下的北高句丽,是当年高句丽所有区域之中,最贫瘠的一块土地。
在这里,冬天来得很早,温度非常低不说,还缺少良田,普遍都是各种山地,跟鸭绿江对面的辽东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初高藏王裹挟了不少人口跟着自己去了北面,后面在李宽的刻意安排下,高藏王的北高句丽和高建武的南高句丽,以及渊盖苏文坚持的高句丽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谁的力量超过了另外两家之和,驻守国内城的程处亮和平壤的水师,就会帮助另外两个国家。
反正你们要和平共处,没有问题。
你们要争夺疆域,也没有问题。
但是谁要是想要一统三国,那么不好意思,想都不要想。
所以小小的朝鲜半岛,如今有北高句丽、南高句丽、高句丽国、新罗、百济五个国家,以及倭国占据的飞地、大唐水师占据的租借地,形成了一副超级复杂的局面。
心中本来有想法的金胜曼,在看到大唐水师居然售卖给了南高句丽大量的兵器来防御新罗的攻击,立马就熄灭了继续南下的想法。
所以朝鲜半岛上,如今维持了一个相对诡异的平静局面。
但是,局面再平静,遭受到战争破坏之后,南北高句丽的粮食产量都大幅的下降,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鸭绿江的江面一结冰,就有北高句丽人往国内城逃跑的情况。
“将军,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不如我们干脆安排一些逃过来的北高句丽人回去,让他们去宣传一下,就说国内城会善待每一个套过来的百姓,会给大家提供吃的穿的和住的,到时候肯定会有大量的人员套过来。”
“城内的粮食够吃吧?”
程处亮虽然过着夜夜笙歌的日子,但是脑子还算清醒。
在准备大量的接受北高句丽百姓之前,首先确认粮食是否准备充足。
可被一年都没有什么事情的国内城,到头来因为这些逃过来的北高句丽百姓给折腾出动乱来,那就丢人了。
到时候程处亮觉得自己都没有脸回长安城了。
“够了!入冬之前,船队就从登州运输了大量的粮食来到国内城。这几年,大唐各地的粮食都是大丰收,根本就不用担心大军会缺粮。
其实要不是因为登州运粮食过来可以走水路,辽东道如今已经可以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了,以为你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在辽东城外面开垦了大量的田地种植水稻,今年也取得了大丰收,稻谷多的吃不完,都用来酿酒了呢。”
“既然粮食够吃,那你就去安排吧,不管是北高句丽人还是??人,亦或是其他哪里人,只要愿意乖乖的听我们安排,全部够可以允许他们进入国内城。”
程处亮的这个决定,让国内城在一个冬天就多了五六万的高句丽人。
当然,这些人在开春之后,全部都被送到了辽东城和朔州,被当做是奴仆赏赐或者售卖给了各个农户、商家。
对于那些高句丽人来说,只要能够吃饱饭,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自己是属于平民百姓还是属于奴仆,他们已经不在意了。
第967章 变化中的辽东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