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一路向北[2/2页]
海汉船队在江苏沿海要途经松江府、苏州府、扬州府和淮安府四地,不过根据安全部的情报,这几个州府中只有长江出海口附近有少量水师驻扎,其他几处地方倒是没什么能够威胁到海汉船队的存在。先头部队所配备的导航员,都有多次往返于舟山与淮安府之间的航行经验,对于近海航线的海况也比较熟悉,几乎不需要使用船上的六分仪等定位设备,仅凭经验就能判断出正确的航向。
在先头船队出发大约两小时之后,主力船队也开始陆续驶离港口码头,由于其中包括了两艘威严级旗舰在内,这惹眼的程度就远远超出了先头部队。经常在这一海域活动的商船和渔船大多知道,海汉这种大船出入港的时候,往往都是有比较大的调动,因此附近海面上的民船几乎都停了下来,目送这支舰队缓缓驶出定海港之后向北行进而去。
当天傍晚,主力舰队便顺利抵达了长江口。这个时期长江口的沙洲还并未成型,地图上标注的横沙岛和长兴岛,目前都还没有出现,而崇明岛目前也只是几个分散开来的沙洲,还没有连为一体出现后世的轮廓。
船队没有选择在这里逗留,而是连夜向北继续行进,这是因为苏州府镇海卫在这一地区有好几个千户所,就连尚未成型的崇明岛上也有一个崇明沙所。
在进入苏州府近海区域之后,不难发现这里的海岸线与海军手上所掌握的地图资料有着比较大的出入,这是因为后世几百里的泥沙淤积和围海造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显现出真正的威力,所以这一区域的海岸线基本都处于原始状态,比起地图上所描绘的情况,实际的海岸要向内陆缩进数里到数十里不等。为此舰队专门派出两艘侦察艇,对海岸线进行观测记录,以便日后能对现有的军用地图做出修订。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船队已经驶入扬州府地界,一些出海打渔的渔船看到这支庞大舰队的出现纷纷避往海岸线,这些沿海区域的民众虽然或多或少听说过南边海汉人的名声,但真正认得海汉红蓝双色旗的人却不多,有人甚至以为这又是哪股倭寇聚众来袭,急急忙忙地逃向海岸,打算尽快带着家人去附近县城里避祸。
海汉舰队顾不上理会这些民众的感受,继续全速向北行进,在第三天中午抵达了淮安府与扬州府交界处的盐城。盐城东临黄海,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物产丰饶。因为这地方日照时间长,又有大面积的沿海平原滩涂,因此自古以来便是官府盐场所在地。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这里便设立盐渎县,渎即“运盐之河”的意思,到东晋年间便更名为盐城县,寓意“环城皆盐场”。《史记》中也有“东海有海燕之饶”的记载。到了唐代的时候,盐城地区号称“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每年出盐百余万石。甚至连这里的地名,也多以产盐区生产组织相关的“团”、“灶”、“总”、“仓”等编制单位作为命名方式。
这地方的产盐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海汉在舟山群岛所建设小型盐场在生产成本上都没有太多优势。前两年山东大乱,大量难民南下逃入江苏,也有很多人为了生计入了盐户,这些廉价劳动力又进一步拉低了江苏海盐的生产成本。要想凭借低价优势把海汉食盐打入这一地区,起码要等到石浦所附近的三门湾盐场建成投产之后了。
盐城往北不到一百海里的地方,便是海汉之前通过其他海商招揽山东难民的主要场所海州了,也就是后世连云港所在地。不过鉴于这次北上的舰队规模过于庞大,为了避免引起地方上的恐慌,船队没有直接驶入海州的港口,只是派出两艘船去当地采购了一批生鲜蔬果。
“海州这地方,以后要想办法占下来,就算明着不好动手,也要让商务部介入这里。”孙长弥看着海图突然冒出了一句。
王汤姆却知道他肯定不是无的放矢,便追问道:“这地方有矿?”
孙长弥点点头解释道:“我以前看过田叶友编写的沿海地区矿产资料,海州这地方有磷矿,蕴藏量很大,就在锦屏山,离海岸线也够近,适合进行大规模开采。”
磷在军事、工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很多的用途,目前海汉控制区内倒是有一处已经开采好几年的磷矿,就位于三亚内陆的大茅地区。不过在海南岛以北地区,倒还暂时没有找到稳定的磷矿供应地。
磷矿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来说并没有合适的用途,所以也没人去大规模开采这种着火点极低的矿石。但对海汉来说,这却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藏。不过届时要如何让资本进入这个地区运作矿山,那就是商务部该去头疼的事了。
抵达海州的时候,舰队已经昼夜不停地航行了四天时间,在第五天中便可进入山东地界了。相较于之前制定的航行计划,实际的行进速度让航程缩短了至少半天时间。
接下来将要进入的胶东半岛南海岸线地区,大明部署在这条海岸线上的卫所就比较多了,按照朱元璋当初“跨府设卫,连县设所”的理念,从南到北有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等驻军据点,守卫较为严密。
第1075章 一路向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