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章 张金宝的打算[2/2页]
荀鹏程对航海和造船都算是标准门外汉,至于这舵叶该怎么造更是完全不知。他也不太明白研究这玩意儿的意义何在,这难道不应该是胜利港造船厂这类专业机构的任务吗?荀鹏程本来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廖响和苗海生后面又说了些什么,他就没有太听得进去了。不过他倒是有点感兴趣这跨书院的人员组合是怎样搭上的,难道就是通过这个所谓的海风诗社吗?
这两人又花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将这船舵的构造和特性七七八八讲得差不多了,廖响才向在座众人问道:“各位可有什么问题要问?”
荀鹏程心想这要怎么问,难道问你们为什么要闲得没事干去研究这船舵的制造方法?倒是想问问自己,干嘛要跑来这个地方坐着听你们讲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他估摸着在座的绝大部分人应该都跟他一样,基本上听不懂这两人刚才讲述的内容。
不料现场还真是有人向他们提问:“那你们可曾造出样品?可有装船试过?”
苗海生道:“实物自然是已经造出来了,也装到船上试过了,收效非常明显。不过我等条件有限,能找到的船也只有不太大的渔船。若是之后有机会找到更多更大的船,或许试验进展也会加快。”
提问那人又继续问道:“若是有人想从你们手中收购这种……这种……”
那人一时间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个东西,倒是张金宝开口补充道:“这种发明。”
那人点头道:“对对对,这种发明……那要如何进行?”
这下廖响和苗海生都不说话了,眼神却是投向了张金宝,很显然他才是能作出决定的那个人。张金宝笑道:“这个新式船舵尚在研究阶段,这位朋友倒也不用心急。如果真的对此有兴趣,那也可以参与研究,不管是直接出资,还是提供船舶都行。待研制成功之后,便可优先装备。”
荀鹏程听了这番对话之后,忽然觉得似乎摸到了一些脉络,这张金宝安排的这种特殊聚会形式,大概并不只是为了让这些书院精英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想让这些成果得到外界的认识甚至是肯定。他记得几个月前曾在《海汉时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内容便是执委会要求研究机构要与生产机构通力合作,将纸面上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实物,而眼前的场景似乎便正好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执委会的要求。
荀鹏程转头看了看一直在向廖响二人提问的那个人,先前他也与对方攀谈过几句,大致知道那人是做海上贸易的,或许这也正是那人对这个研究项目感兴趣的原因。如果这两人研究出来的新式船舵真能对船只的适航性有所提升,那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就是靠海吃饭的人了。而张金宝的意思,显然是想向这个研究项目引入外界的赞助。
对啊!是赞助!荀鹏程突然一下就醒悟过来,这操作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张金宝将这些书院精英集中到一起,研究某些有商业前景的项目,待有了一定成果之后便开始寻找有意向的人来投资,等有了赞助商注入资金之后,就可以保证这个项目有更好的前景了,说不定还能实现量产赚大钱。而张金宝这个实际的操作者,或许就是在期待孵化出几个真正的金蛋。
但荀鹏程又觉得张金宝在招商这方面也未免太随性了一些,且不说召来的路人看客似乎完全是随机,毫无针对性可言,而且这么一次聚会也就几个路人参加进来,路人的兴趣能够与研究项目匹配的几率实在太低了。荀鹏程在三亚的时候每年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招商活动,对于其中的门道也有所了解,他已经在开始琢磨,等这厢事毕之后,要不要找这个张金宝再聊聊相关的话题。
张金宝与那人就项目操作方式又简单谈论了几句,荀鹏程才知道原来这船舵的事并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海汉的造船技术早就名声在外,但事实上先进的造船技术一直都只存在于官办船厂中,而官方船厂的造船订单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国防部、海运部等部门,剩下的少数订单也几乎都是出口他国的作战船只。民间想要在官方造船厂下单订购新式帆船,一是因为产能问题,价格居高不下;二来造船厂考虑到船坞船台利用率,一般也只接大单。
这样一来,就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大海商才有资本从官方造船厂订购性能初衷的新式帆船。而来自民间的造船需求,绝大部分还是只能在普通船厂建造福船广船。官办船厂自然是不会轻易将那些先进的船舶设计方案放出来,所以民船想要提升性能,就只能通过自行摸索改造,但这对于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船匠又谈何容易。他们所学的造船技术大多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极少能对船舶设计作出改进,不知道多少人里才会出一个如张天贵这样有天赋的造船师。
而绝大部分有天赋有才学的造船师,都被官方征招进了最好的造船厂,在民间混饭吃的船匠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哪怕只是一个船舵的改进设计,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完成的,这才是那名海商在听完介绍之后就立刻出声询问的原因。如果站在面前讲解船舵设计的这两人真有办法提升船只性能,那他就算付出一些经济上的代价也是划算的。
第1594章 张金宝的打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