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 消化难民[2/2页]
横向对比一下,旅顺加上金州的总人口大约也是三万多人,但按照海汉的开发计划,在这片地区安置个七八万人也很正常,如今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了近半。
至于这些人口在耕地并不充裕的当地要如何安排生计,其实不需要三亚那边的民政部门做计划,刘尚凭借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对当地环境的逐渐熟悉,便能安排个七七八八。
除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耕作式传统农业之外,以当地的旅顺口和大连湾的水文条件,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渔业无疑是一项极为明智的选择。如果能够建成胜利港同等规模的大型造船厂和港口设施,那至少就能解决几千人的就业问题了。而与此关联的大规模渔业和海水制盐所需的劳动力也非常可观,不会比造船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少。
此外因为这块区域与清国占领区接壤,两国军队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海汉在这里也常年驻有数千人规模的部队,因此围绕军队和后勤所展开的相关行业也非常多。据刘尚所知,这两年驻守辽东这几位军方大人物都有意想要将金州地区打造成海汉在北方的最大军事基地,今后或许会以军镇的形式逐渐繁华起来。
虽说无论是大明还是清国,或许都会对失去这片土地心有不甘,但在海汉绝对武力的震慑之下,这两国也都不敢主动对这里兴兵,所以这里既是充满了火药味的战区,但同时也是整个辽东最为安全的一片地区。刘尚看着眼前这些神色仓惶的难民,心道你们算是好命了,能被海汉军从清国接出来。而将代替他们在清国统治下接受压榨的,便是如今正被清军铁蹄蹂躏之下的朝鲜人了。
清军在入侵朝鲜之后,三天内势如破竹般连下三城,其推进速度之快,让原本留在朝鲜境内观察清军动向的海汉侦骑也不得不将活动范围回缩到海岸附近,以便在危急时刻能及时从海上撤离。
不过这三板斧使完之后,清军主力南下的速度就开始放缓了。这倒不是他们遭遇到了朝鲜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是其自身的后勤辎重已经跟不上前线部队的推进速度,皇太极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放缓进攻节奏。
其实要解决深入朝鲜之后的补给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同样的处境交由海汉就能轻松解决,但清军的短板就在于他们几乎没有海上运输的能力——海汉舰队虽然撤离了鸭绿江,但在入海口附近还留了数条战舰,让清军根本不敢让内河那些帆船载着补给出海。而这些沉重的军需物资要在陆上通过车马运往百里之外的前线,其速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且朝鲜境内的官道路况实在不怎样,清军先头部队的骑兵过处,便已经对路面产生了明显的损毁,让后续到来的载重马车通行困难。
当然了,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相比收获倒也不算什么。清军在这一路南下的途中,已经虏获了超过四千名朝鲜人,这些俘虏到了战后可都是参战将士实打实能分到手的奴隶,因此士气也是十分高涨。
最让皇太极宽心的是,原本担心海汉人会协助朝鲜作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汉似乎真的与朝鲜闹翻了,丝毫没有要介入到这场战事中来的意图。只要海汉不出兵插上一脚,就算朝鲜把全国的兵马都堆到北方来与清军决战,皇太极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压力。
但这种轻松的感觉也仅仅只维持了三天而已,就在清军主力向下一站宣川进军的时候,从清国国内传来了坏消息,海汉军在辽东海岸频频出击,短短几天内已经攻陷数处村镇,掳走民众超过五千人。而据当地守军的报告,海汉军的袭击全都是从海上发起,并且登陆部队的兵力至少在两到三千人,分散驻防各地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断断续续也已经损失了一两千兵马了。
这些消息顿时就冲淡了清军在朝鲜境内一连串胜绩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海汉采取这样的战术,明显就是看准了清军主力入朝之后国内后防空虚,这才能肆无忌惮地攻入清国控制区大肆掳掠。
“果然海汉人主动撤离鸭绿江就是另有图谋!”对于坏消息的到来,皇太极除了发怒之外,也无奈地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能够立刻阻止对方的行动。
让大军回头是不可能的,打朝鲜这一战已经准备了一年有余,而且如今战事顺利,如果要调头回国去防着海汉的袭扰明显不划算,还有可能会伤及到目前高涨的士气。而且以海汉人的脾性,说不定主力调回国内布防,海汉人还会再玩一次金蝉脱壳,继续避而不战,或是迅速从海上转移去别的地方实施偷袭。对清军来说,海汉的攻势就是防不胜防,想要依靠被动防御阻止他们的行动十分困难。
从金州方向调兵,皇太极更是想都不敢想,一年前好不容易才将海汉人封在了金州地峡以南,要是调动当地兵马让海汉察觉到,一旦将部队集结到该地区突破了清军防线,那入朝大军不回也得回了,到时候更将是得不偿失的局面。
第1816章 消化难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