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8章[1/2页]
如果大明要在这个时候跟自己的大债主开战,的确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主战派看到的是将海汉军赶回金州的可能,而主和派却认为这是在给海汉提供一个向大明动武的充分理由。
跟海汉全面开战,对现阶段的大明来说无异于自寻死路。大明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虽仍占优,但综合国力其实已经比不上正在高速推进工业化的海汉,军事实力的差距更是已经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几乎看不到任何胜机。
而陈一鑫其实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大明撕破脸面,他治下的地区如今与大明北方的贸易往来已经颇为密切,一旦两国开战,将会遭受损失的可不只是大明,贸易活动停滞也将会给海汉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
仅马家在山东登州地区经营的各种进出口贸易,每年的交易额就多达百万两白银,而登州地区至少有过半人口的生计是直接或间接与两国贸易相关,陈一鑫不得不考虑到战争所将造成的负面影响。
原本两国在辽东湾附近剑拔弩张,但双方考虑了各自处境之后,最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和平解决当下的局面。
1647年冬,两国派出代表在大辽河畔签署协议,以大辽河入海口为界,河口以南地区为海汉实际控制区,以北为大明实际控制区,双方军队不得擅自越界行动。
当然这种纸面协议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双方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领土争端,也都只是考虑到各自处境的权宜之计而已,一旦缓过劲来,这协议也只会像1639年所签署的金州和约一样被直接无视。
而唯一对这个协议感到不满的便是清廷了。据说摄政王多尔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痛斥大明缺乏血性,不敢对海汉动武。
但骂归骂,满清跟海汉的贸易却不能就此停下来。自1639年金州和约签署之后,满清便与海汉开展了正式的双边贸易。靠着每年输出的大量农林产品,满清也获得了海汉提供的各种廉价工业品和深加工后的农产品。
数年下来,在海汉的有意安排之下,很多满清权贵已经习惯了享用海汉所产的各种商品,同时也在这些贸易活动中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即便如今吃了败仗连京城都丢了,满清这些权贵也还是惦记着贸易活动不能停,专门在沈阳以西的山区中开辟了一条南下通往辽东半岛的秘密货运通道,以保持与海汉的商品往来。
海汉与满清保持贸易往来的同时,又在向大明提供军事援助,让大明得以在战场上对清军形成压制态势。站在满清的立场上,当然巴不得大明和海汉因为利益冲突而爆发战争,但这似乎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好在海汉还是遵守了承诺,大明攻占沈阳之后,海汉便立刻停止了对大明的军事援助,这让满清总算是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第2468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