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3章[1/2页]
但石迪文随即摇摇头否认了哈建义的看法:“陆七师对明军人员的留用标准并没有违规,你在戴成荣那里见到的受训人员,他们也都接受了严格的筛选,确定其个人条件合格之后,才会得到留下来训练的机会。至于他们今后能否在海汉军中服役,那也还得视他们的训练成效而定。”
石迪文简单几句就否认了哈建义对用人标准的质疑,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哈建义的疑虑。
哈建义道:“晚辈只想知道,陆七师留用这些扬州籍人员的原因,是否跟他们的出身背景有关?”
石迪文沉默片刻,才点点头道:“的确有关。但事情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晚辈愿闻其详。”哈建义仍是不肯就此作罢。
“在改朝换代这种特殊历史时期,我们要取代大明统治天下,就得设法争取到各个阶层的支持。越是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立场和态度对我们来说就越是重要。扬州盐商在江浙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石迪文肃然道:“如果你们仔细研究过我国的发家史,就不难注意到我们在此之前也曾大批留用前明官员,包括在海汉军中,如今也有大量高级军官是来自福建地区。建义,难道你就不去质疑国防部以前所做的这些决定吗?”
哈建义对此还真是无法作答。石迪文所举的事例其实就是福建许氏,许心素过世之前,自知家族只能依附于海汉才可保住荣华富贵,便与海汉商定,向海汉献上福建,同时让许家军接受海汉整编。
在这个过程中,便有大批许家子弟被吸纳到海汉军中服役,其中也不乏进入到国防部任职的佼佼者。
当时《海汉时报》等官方报纸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将这种做法称之为海汉对福建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整编改造的正面范例。
当然了,这样的宣传方向与许家和海汉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许心素与海汉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一直配合海汉行事,福建许氏也被海汉视作最为忠实的盟友之一,才会得到这样正面的宣传。
但严格来说,扬州盐商在海汉的影响力肯定比不了福建许氏,报纸上也鲜有对这个群体的报道。即便是哈建义这样比民众掌握了更多信息的官方人员,对扬州盐商的了解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有钱这种刻板印象的层面。
第2553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