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9章[1/2页]
这些正在全力施工的青壮并非随军民夫,而是海汉军在最近几天作战中俘获的大批明军战俘。
稀里糊涂被下令开城投降的天津卫降兵,就多达六千余人。而后来被孙全明从东安、武清两地诱来的两路援军,又给海汉军添了几千俘虏。
此时集中收押在天津卫城附近的战俘,总人数已经过万了。而这些战俘在收押期间的吃喝拉撒睡,那也都得由海汉军负责。
由于北方大区的攻势是环渤海湾三条线同时开打,且都依赖于海上运力提供后勤保障,因而目前能分配到天津方向的海上运力有限,每天顶多能从海路运走一两千战俘。
如此之多的青壮,一时半会也运不走,只能设法先将其就地进行安置。但天津卫城的兵营都已经用来安置海汉军了,这成千上万的俘虏总不能像放羊一样丢在外边放任不管。
考虑到后续的战事必然还会产生大量战俘,陈一鑫不得不为此调整了原本的计划,进攻的事先缓一缓,当务之急是在天津修建能够收容更多俘虏的大型战俘营。
海汉军擅长的可不只是打仗,像构筑阵地、修建营地这类土木工程,同样也是海汉军的拿手本事之一。
把这些战俘组织起来搭建地窝棚,一方面能暂时解决战俘营的住宿问题,一方面也能借此耗干战俘的气力,免得这些青壮还有精力滋事。
而关于这些战俘的去处安排,陈一鑫已经有了大致的方案。山东辽东两地有多处正处于开采中的大型矿场,对于矿工劳力的需求量极大,将这些战俘安置到矿场充当廉价矿工再合适不过。
只是具体的安置过程中,肯定还得有一些细化的措施。比如需将战俘的建制彻底打散,然后再分别送去各地。
俘虏中的高级武官,也得另行安置,不能让其再有接触下属的机会,以免这些战俘私下抱团。将这些武官送去遥远的南海,彻底斩断其原有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南北互相遣送特殊战俘,这在海汉军中,也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处理方式。
陈一鑫所辖的北方大区,这些年同样也安置了不少来自南海各地的战俘人员,其中甚至不乏有一些欧洲人。
目前军情局正在抓紧时间提审这些明军武官,从他们口中也挖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特别是关于大明当下在华北地区的军事部署状况,这正是战前情报所欠缺的部分。在天津一口气抓了这么多武官,正好能从他们的口供中得到交叉印证。
在月初杭州事发,海汉宣布要讨伐大明之后,明廷这边也很快做出了反应。
明廷自知武力远不如海汉,如果全面开战,只会让明军陷入各自为战,被海汉军分头歼灭的境地。而北京、南京两地,是海汉必攻之地,也是大明统治的象征,只要集中兵力守住这两座城池,那后续不管是反攻也好,议和也罢,总之都还能有回旋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战略,明廷便下令华北地区的明军部队向顺天府集结,意图要在京师外围打造出铜墙铁壁。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明廷甚至被迫放弃了驰援北边的山海关,将驻守当地的边军当作了消耗海汉兵力的工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华北地区三条战线并不均衡的兵力部署状况。
第3269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